如果孩子已經確診為聽力損失,家長該如何面對?
如果您的孩子已經確診了有聽力損失,現在您需要做的是尋求聽力康復專業(yè)人士的幫助,盡快為孩子選配助聽器
家長的心態(tài)要及時調整到積極的狀態(tài)
每對年輕的父母都希望能生一個健康、聰明的孩子。當孩子被確診為耳聾時,對父母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對他們的心理和行為都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家長的心理反應和行為表現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是理智的還是非理智的,對聾兒的發(fā)展和前途至關重要。
非理智型
一些聾兒家長產生的消極心理可表現為:攻擊、倒退、冷漠、否認、固執(zhí)、焦慮、自責等等。這種心態(tài)與行為對聾兒的成長是十分不利的。
1. 以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待不幸:
因孩子耳聾這一打擊,夫妻間出現對抗行為,互相責備,爭吵,甚至轉而攻擊他人。少數夫妻提出離婚或把聾兒推給祖父母,個別喪失良知的父母還會遺棄孩子,使本來已遭不幸的聾兒雪上加霜,處于更加不幸的境地。
2. 盲目簡單地生育第二胎:
夫妻發(fā)現孩子耳聾后,不是積極診治、查明原因,向有關醫(yī)務人員及專家進行遺傳咨詢,而是在沒有得到指導的情況下盲目地生育第二胎,由于缺乏基本的優(yōu)生知識,結果第二胎又可能是聾兒,這就將給家庭造成極大的痛苦。
3. 在悲傷的同時產生很深的自責心理:
他們認為孩子耳聾是對自己的懲罰、報應,是自己的過失,因此一味地溺愛孩子,表現為對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順,給予過分的關懷、照顧和遷就,導致聾兒膽小,任性,不尊重別人,自私自利,甚至發(fā)生攻擊行為。這種不良品質會給聾兒配戴助聽器后的聽力語言訓練帶來極大的困難。
4. 盲目求醫(yī),貽誤康復時機:
到目前為止,對各種原因造成的感覺神經性耳聾還沒有好的治療辦法,盡早選配助聽器是明智的做法。一些家長聽不進醫(yī)生的忠告,當孩子已被確診耳聾后,他們還是徒勞地、固執(zhí)地到處亂求醫(yī)。他們道聽途說,輕信一些虛偽廣告 ( 如:扎針、氣功、服藥等等 ) ,結果是浪費了時間,耗費了精力,花費了錢財,錯過了孩子盡早配戴助聽器以及學習語言進入有聲世界的時機。當發(fā)現這一切都是徒勞時,他們又追悔莫及。
5. 不敢面對現實:
一些家長,甚至是些有較高文化的家長,出于個人的自尊心或是為了逃避痛苦和煩惱,不能正視。
理智型
面對聾兒,他們也傷心難過,但他們能很快地冷靜下來,去醫(yī)院或康復機構檢查、診斷,如果被確認為感覺神經性耳聾,就盡早地為孩子選配合適的助聽器,并以堅韌不拔的毅力,以堅定的信心、耐心和恒心,科學地對孩子進行聽力語言訓練,積極與醫(yī)務人員、語訓中心教師配合,力爭使自己的孩子像正常兒童一樣成長。這類理智型家長的聾兒,有很多都能進入正常的小學、中學學習,并且成績優(yōu)秀。他們的孩子完全融入了主流社會,他們因自己的奉獻使孩子聾而不啞,也為此倍感自豪。他們是很多聾兒家長學習的榜樣。
為什么要盡早選配助聽器?
因為聾兒聽力語言康復有一個“三早原則”。幼兒期人類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主要表現在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幼兒出生的8~10個月,它是嬰兒理解語言意義的關鍵期
第二個階段:1歲半左右,它是嬰兒口語發(fā)展的關鍵期
第三個階段:5歲半左右,是幼兒掌握漢語語法,理解抽象詞匯以及綜合語言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
聾兒聽力語言康復及早的價值有二,其一在發(fā)展的關鍵期內為聾兒全面康復和發(fā)展建立基礎,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康復效果;其二利于充分挖掘、利用聾兒個體殘余聽力和語言獲得的可能性。其實施要點有三,早期發(fā)現(early discovery)、早期矯治(early rectification)、早期教育(early education),也有人解釋為早期發(fā)現和診斷、早期聽力補償和早期教育,這就是目前我國對聽力語言障礙幼兒采取的一種干預措施,簡稱“三早原則”
一般聾兒父母會經歷哪些心理反應期,將如何對待這些心理反應呢?
首先,父母可能會進入懷疑、否定診斷結論的時期,有的父母感到震驚,有的可能根本不相信最初的診斷。在他們意識到需要采取正確行動之前,將不惜余力包括時間和金錢,去尋訪各種專業(yè)機構和醫(yī)院,或去尋求所謂的治療偏方。往往不愿意接受聽力學專家給孩子所做的聽力訓練指導和言語康復的培訓計劃。比如,不相信助聽器對改善孩子的聽力十分有益,常常錯過給孩子佩帶合適的助聽器,進行言語康復的最佳時期。
在這一階段父母應理智地考慮自己的行動,有責任定期帶孩子去正規(guī)大醫(yī)院就診。通過一些有針對性的治療是可以恢復或提高聽力的,如各種傳導性耳聾,某些感音神經性耳聾的早期要給予積極的治療,力求使聽力得到恢復或保存已有的殘余聽力。對這部分耳聾的孩子和目前仍不能通過治療恢復聽力的孩子,父母要認真聽取臨床醫(yī)生和聽力康復醫(yī)師給予的建議,進行有針對性的言語訓練計劃。
第二階段父母可能進入悲傷、壓抑或憤怒期。這時父母已無法否定現實情況,有的會變得悲哀傷心,有的會對孩子的未來失去信心。每次就診時可能無法與專業(yè)人員詳細交談,不能向專業(yè)人員提供孩子日常生活中各種聽力表現。不愿意讓朋友、鄰居和同事知道自己的孩子有嚴重聽力障礙,不接受別人的善意幫助。比如,不喜歡帶孩子接觸周圍的環(huán)境,避免參與別人的交談,孩子出門也較少,膽小害羞怕接觸陌生人。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較少向孩子提供正常的言語環(huán)境。在激勵孩子佩帶助聽器方面缺乏主動性,有些父母即使同意給孩子選配了助聽器,并不積極主動給孩子佩帶,特別是在孩子不合作或以哭鬧反對時,不采取任何有效方法而主動放棄,聽之任之。有時還會因一點小事遷怒家人、孩子或工作人員。
在這一階段父母應盡量控制自己的情感,按照聽力學家的建議及時、主動地為孩子佩帶助聽器,注意孩子言行的細微變化,給孩子提供恰當的言語學習環(huán)境,經常不厭其煩地與孩子面對面正常交談,讓孩子多接觸周圍自然環(huán)境,多交朋友,與那些已有撫養(yǎng)耳聾孩子經驗的家長交流,為孩子提供家庭和情感上的支持,與康復幼教老師攜手作好聽/言語培訓計劃。重視每一次隨訪就診,能向聽力學家提供孩子日常生活中完整的聽力學信息,如孩子開始喜歡聽什么聲音,不喜歡聽什么,經常能發(fā)出什么新的嗓音聲或言語聲等等。
第三階段為父母的心理調整期。這一時期父母已逐漸被迫接受現實,學著忍受這一痛苦,已經可以調整自己的情緒和心態(tài),開始積極主動參與孩子的聽力言語康復行動計劃。通常表現為對一切有關耳聾的專業(yè)知識非常關心和敏感,收集各種信息,每次隨訪就診時會提出許多問題,希望從1~2次的就診中知道孩子未來的所有事情。比如,耳朵的構造,耳聾的原因,耳聾的分類,那些耳聾可以治療,診斷耳聾的各項檢查有哪些,什么是聽力圖,什么是言語譜,聲音的傳導,助聽器的構造、使用、防護,聆聽技巧,人工耳蝸等方面的專業(yè)知識。
因此,在這一階段父母不能期望在幾個月內成為撫養(yǎng)耳聾孩子的專家。要經常參加各種家長教育培訓學習,循序漸進地接受這些陌生的新知識,與孩子一起成長。
每一個家長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不同的生活背景,對耳聾兒童也有不同的態(tài)度和需求,但是,最重要的一點是父母對孩子的責任心以及心理情感上的支持。